呵斥教育,正在让你的孩子离你越来越远 * 阿.:.新闻网
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呵斥教育,正在让你的孩子离你越来越远

精读妈:父母的每一声吼叫跟呵斥,只会让孩子不断怀疑自己,并且慢慢封闭自己和外界的通道。

知乎上看到一位妈妈发出的求助。

暑假过完女儿就二年级了。

平时辅导数学总是忍不住呵斥甚至动手,怎么样能控制自己的脾气?

这位妈妈说,从孩子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把辅导作业的侧重点放在了数学上,但孩子就是不开窍,很简单的问题就是教不明白,每次都忍不住大声呵斥孩子。

面对妈妈的大声呵斥,孩子存在的问题并没有改善,反而变得战战兢兢。

管教孩子,可以说是让很多家长头大的事情,但大声呵斥,甚至还动手,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相反,这会带来很大的隐患,而这个隐患,不用多久就会在孩子身上出现。

父母情绪的表达方式,都是孩子模仿的范本

想起去年的一条新闻,有一个7岁的男孩叫天天,父母离异,因此天天便成了妈妈发泄情绪的垃圾桶,只要妈妈不开心,孩子就得遭殃。

扒衣服,用电线抽,用棍子抽打腿部;甚至在孩子的胸口上,用刀割出一道又深又长的伤口,需要缝30针。

天天说:

“这都是旧伤,这是我妈拿刀割的,切菜的刀,我妈又不是故意的,她就是平时拿刀打我呢。

有时也会用棍子打在腿上,经常会被打肿,我连路都走不了。但我还是走路了,因为我是拼命走的,而且越来越疼。”

他说:“我都快疼死了。”

长期遭受妈妈暴力的对待,导致天天和同学相处也变得只会用暴力解决问题。

接受采访时,天天的老师说:

“有一个特点是,他不会与别的孩子相处,他对别的孩子就是如果一言不合就挥拳头,长期被母亲家暴,他遭受了很多的暴力对待,所以孩子觉得挥拳头能解决一切问题。“

《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一书中,提到“遗传性吼叫”。

意思就是:

吼叫可能代代相传,已经成为家族文化的一部分。

你呵斥孩子,孩子也会呵斥别人,你暴力对待孩子,孩子也变得只会用拳头解决问题。

父母的情绪表达方式,会成为孩子模仿的“范本。”

呵斥教育,只会换来渐行渐远的孩子

在一个整天只有呵斥的家庭里长大,是种怎样的感受?

一位知乎网友回答:很想放弃自己。

答主是家里的独生子,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从小家教就很严。

父亲工作很忙,经常出差,有时候一个月才回一次家。

每次知道爸爸要回家,他既兴奋,又害怕。想见到爸爸,却又害怕被骂。

父亲的脾气很暴躁,只要他没考好,就会被吼被训,还被不停质问:

“又没考好?叫你多听课多写作业,你偏不听!

我在外面辛辛苦苦赚钱供你读书,你就考这么点儿分数来报答我?

真是养了个笨蛋!”

这些糟糕的言语,让他觉得自己真的很糟糕,真的是个“笨蛋。”

虽然妈妈总说:爸爸骂你都是为你好。

可是他却丝毫感受不到。

很多次,他都想告诉父母自己心里的委屈和难受,但一想到无论他说什么,爸爸都认为是狡辩和推脱,次数多了,也就不愿再开口了。

大学毕业后,他特地选了一个离家很远的城市工作。

“既然我遭人嫌,那就干脆别碍眼。”

《中毒的父母》中有这样一句话:

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当父母伤害孩子时,孩子不会停止爱父母,但会选择逃避和远离。

父母的每一声吼叫跟呵斥,只会让孩子不断怀疑自己,并且慢慢封闭自己和外界的通道。

直面孩子心底的问题,从来都不晚

呵斥会影响孩子对自我、对世界感受,以及他们与父母和其他人的关系。

伤害并不是我们管教孩子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看到孩子的身上的问题后,我们有耐心,有诚意去发现孩子心底真正的原因。

并且平和温柔的跟孩子合作一起解决问题。

呵斥解决不了问题,如何做到平和的教育,不妨试试以下几点:

1、不要以为自己就是尺度

作家王蒙在文章《不要以为自己就是尺度》中,这样说:

“父母寂寞了就责备孩子太不活泼,父母想午睡了就觉得孩子弄出的噪音令人讨厌;

父母想读书了就发现孩子不爱学习,父母想打球了就发现孩子不爱体育;

父母烦心的时候就更不必说了,一定是看着孩子更不顺眼了。”

为人父母,不应该以自己为尺度,而应该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电视剧《家有儿女》中,调皮捣蛋的刘星总是被妈妈批评,言语中还总是带着嘲讽和质疑。

但爸爸夏东海却与之截然相反。

有一次,刘星和夏雪为了追求个性,戴着两顶假发,把自己打扮得花里胡哨,誓死不肯变回原样。

即便孩子做出了一些大人无法理解的事情,他也是先站在孩子的角度,体谅他们的处境,理解他们成长的需求。

真正能走进孩子内心的父母,从来不是靠武力镇压,也不是靠吼叫呵斥来树立“父母权威”。

一个无条件被父母理解和接纳的孩子,才会自信爆棚,知道自己是多么值得被珍惜。

2、父母控制住火气,才能打开孩子的柔软开关

在一个亲子节目中,杨威的儿子和妹妹因为照顾小宠物发生了矛盾,妹妹被吓哭了。

为了安抚孩子,让他意识到错误,杨威先把儿子叫到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然后才开始询问沟通。

他耐心地指导孩子:要学会换位思考,提醒儿子作为哥哥要如何尽到职责。

并且,温柔的指出儿子脾气上的问题。

整个过程,没有大声呵斥,也没有行为上的粗鲁。

父亲的温和,软化了孩子的心,儿子终于认识到自己的不是。

父母控制住自己的火气,降低说话的分贝,停住冲动的拳头,像个真正的大人一样,才能引领孩子去直面问题,让教育真正走进孩子的心。

3、试着向孩子“示弱”

在《不要小看我》中,孩子雷雷担心登山太累而哭闹,傅首尔反过来向他撒娇,以示弱的方式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行动力,并且让他发现自己其实是想爬上去的,只是害怕困难。

登山过程中看到雷雷非常卖力地冲在最前面,傅首尔很欣慰。

她说:

强势的父母会让孩子性格懦弱,吼叫解决不了问题,做会想办法的父母,试试对孩子撒娇示弱吧,走进孩子内心,让他自己做选择,你将收获惊喜。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说:

正确的教育,要研究每一个孩子,需要耐心、细心和智慧,要观察孩子的兴趣、能力、性情。

了解他们的困难,考虑到他们所所受的遗传和父母的影响,而非仅仅把孩子归于某种类别。

这一切都需要机敏而富于弹性的心,不被任何的制度或偏见所拘束。

呵斥不能解决问题,愿我们都能努力成为耐心和智慧的父母。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爸妈精读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ab9pombwqa.cloudfrontnetd.store/2021/0917/1647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