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仁君”和“暴君” * 阿.:.新闻网
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我心中的“仁君”和“暴君”
作者:

01

不管是仁君还是暴君,只要沾了个“君”字,这俩玩意儿就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这不是什么性格或者经历决定的,也不是他们当太子时候接受的教育决定的,这是他们的立场决定的。

当皇帝的人,第一考虑的是皇位,第二考虑的是稳固的皇位,第三考虑的是稳固并且可以遗传的皇位,普通百姓是用来稳固皇位的物资,而不是皇位更替的一个环节。

再仁的君,也不会某一天突然想:“咦,我把皇位传给今年的状元,感觉他比我更有能力为百姓谋福利。”

你看宋理宗一生无子,他临死前蒙古已经崛起到让人可怕的地步,他依然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低能弱智性瘾养子宋度宗,就因为这个人是他同母弟弟的儿子,皇位不能外溢,越近越好,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哪怕同宗也不行。

即便是仁扬天下的宋仁宗,也没说把皇位传给他心中的大才子苏东坡

02

皇帝是靠百姓纳税和服役来养活的,他们对百姓最好的报答就是“轻徭薄赋”。

轻徭薄赋就意味着,皇帝要把自己的既得利益让一部分给他根本不认识的普通人,而且这种做法是在自愿的、没有外界压力督促的情况下进行的。

你知道这对一个皇帝来说有多难吗?让利不是让他一个人的利益,是让大臣的利益,让士兵的利益,让宗族的利益,让长期在他身边涉足他衣食住行的宦官宫女的利益。

大家都知道,待遇下降了就要心生不满,不满达到阈值的时候就要反抗。

你说,是距离他天高皇帝远的普通农民反抗更危险呢,还是天天在他面前晃悠、甚至在他睡着以后都能接近他的人反抗更危险呢?

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你就会知道,再仁的君,也会先保证自己和身边人的利益。

至于百姓,也不是不考虑,只是等级非常靠后,在北宋末年的时候,甚至不如艮岳的梅花鹿和太湖石。

03

中国古代对于皇权的监管,基本上等于零,更多的都是靠他们自己来管束自己。

别说他们这种地位了,你就想想你,在单位有老板管,在家里有老婆管,你能不能让自己每天少玩儿一小时手机?

连你都做不到,你为什么会相信一句话就能让别人全家人头落地的皇帝能做到?

最多的情况,不过是皇帝要做个样子,趁着人多的时候主动放下手机说:“朕要勤奋!朕要努力!”然后史官就一边高呼“仁君”一边记录下来。

免的税,可以通过徭役补起来;发的钱,可以通过交子或者会子的通胀挣回来。皇帝是不可能亏本的,一旦亏本就维持不了他的皇权统治了。

宋神宗熙宁变法存了那么多钱,还不是为了放在封桩库里打仗用,何曾想过返利于民。

宋哲宗在元祐更化以后为什么要绍圣绍述,重新捡起他爹宋神宗的变法措施,还不是因为发现财政收入锐减,不足以支撑他的开销了,你以为真的怪老学究程颐给他上课的时候过于严格引发的青春期叛逆吗?

04

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仁君”情结,希望金銮殿里坐的是一个好皇帝。

如果仁君呼唤不出来,那就呼唤一个“清官”,能够手持太祖皇帝御赐的九龙金锏,上打昏君下打奸臣。

总而言之就是要青天大老爷为民做主。

这让我想起了宋代每个县衙门口都立着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玩意儿要是真的好使,宋代就不会有那么多农民造反了。

你要让皇帝为你着想,要么你对他有掌控权,要么你跟他是同一利益链,你一条都不占,凭什么要让皇帝在你这里“仁”呢?

05

所以,在我心中,仁君和暴君的区别只有一点。

在割百姓肉的时候,暴君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一边割一边乐呵呵地享受。

仁君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会亲自割,会让手下的能吏打着“民不加赋国用足”口号来割,一边割一边捂住眼睛说:“朕好心疼啊!你们割快点!”

对普通百姓来说,毕竟有个心理安慰。

2024年10月08日

责任编辑: 吴量  来源:读宋史的赵大胖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ab9pombwqa.cloudfrontnetd.store/2024/1009/2112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