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昆玉:边脚料也能做到国防创新 * 阿.:.新闻网
新闻 > 军政 > 正文
吴昆玉:边脚料也能做到国防创新
作者:
韩国也在软杀系统外,积极发展类似美军郊狼(Coyote)的硬杀系统,防御范围可达30公里。郊狼是一种轻型的游荡弹药,可以装在悍马车或JLTV装甲车上,可用动能撞击击落无人机,或用爆炸击落群飞的无人机群。在该文中,台湾名列后段班,即使在2022年金门便已受到对岸无人机侵扰,国防部也编了预算采购,但创未来生产不顺,中科院也磨磨蹭蹭,预计要到2026年才能部署到位,预算还在立法院被冻结。国外很多系统都比台制的好,且包含软杀与硬杀,为什么不直接采购呢?

4名多伦多大学生使用“声波”击落无人机,赢下加拿大军方的“反无人机”技术竞赛。(取自普朗特动力学网站)。

最近有两条国防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台美间似乎开始国防工业合作,美方厂商有意与台厂合作生产无人机等装备,而台湾也向美方采购近千架弹簧刀300等游荡弹药。二是上报报导,一群加拿大学生用报废汽车的高音喇叭,做出一套超音波反无人机系统,其原理是用声波形成无人机部件的“共振”,从而损坏坠落,有效范围50米,在加拿大的反无人机竞赛中,击败了波音、列奥那多等大厂,夺得第二名。开发者说延伸到100米没问题,但150米以上有困难。这个团队的成本仅约1.7万美元,但波音等大厂研发成本动辄上亿美刀,据说洛马已花了32亿美元开发反无人机系统。

另外,亚洲军事评论(Asian Military Review)两个月前也刊出一篇报导,简述亚洲各国的反无人机系统发展现况。其中新加坡在软杀系统上处于世界领导地位,其单兵携行式反无人机系统,可侦测2公里内目标,并在500米内提攻360度保护。新加坡是由新加坡国防科学技术局(DSTA)与国防部、新加坡陆军、新加坡皇家空军(RSAF)和新加坡民航局(CAAS)合作设计了指挥、控制和通讯(C3)识别和消除错误无人机和无人驾驶飞机系统(UAS)的系统。无人机防御 C3(DDC3)提供了一个单一平台,可将无人机防御操作员即时连接到各种感测器和效应器,且提供同步干扰GPS与控制射频的能力。而台湾中科院发展的系统,似乎只能干扰GPS讯号。

此外,韩国也在软杀系统外,积极发展类似美军郊狼(Coyote)的硬杀系统,防御范围可达30公里。郊狼是一种轻型的游荡弹药,可以装在悍马车或JLTV装甲车上,可用动能撞击击落无人机,或用爆炸击落群飞的无人机群。在该文中,台湾名列后段班,即使在2022年金门便已受到对岸无人机侵扰,国防部也编了预算采购,但创未来生产不顺,中科院也磨磨蹭蹭,预计要到2026年才能部署到位,预算还在立法院被冻结。国外很多系统都比台制的好,且包含软杀与硬杀,为什么不直接采购呢?面对明显而立即的危险,不是立即采购补强,或战场改造应对,而是要坚持肥水不落外人田,熬个4年才有反应,这恐怕不是台湾这种兵凶战危之地的军队,该有的应对态度。

台湾向美国采购的685架人员杀伤型(Switchblade300)攻击无人机,预定2029年前完成交运。(取自AeroVironment)

许多人会扯国防经费不够、预算程序繁复、立委恶意阻挡…等等理由。这些说法既正确也不正确。种种困难是事实,但作为军队,什么时候不是在艰难险阻中推进?敌人不会坐着等你打过去,重点是我们要即时及时的想出突破困难的方法,有时最好的解方不是高科技,而是不起眼的土法炼钢。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军被困在诺曼地灌木丛里出不去,最后一个农家子弟想到家乡用的草叉,于是在坦克前方焊上铁叉,一举突破德军巧妙布置的防线。承平日久的军方,习惯于花大钱买好装备,却总是看不起便宜好用的解方。这心态有点像贵妇,总要挂一身名牌才叫打扮,但真正厉害有品味的,用地摊货就能漂亮穿搭。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抓到问题的原理?或想到运用不同原理来解决问题。正如前述那群加拿大学生,大厂都在想用激光、微波等高科技手段来解决问题,他们却想到用最简单的“声波共振”,于是找到一条低成本解决问题的路径。

台湾人其实在这种创意上颇有天分。我有个做文创商品的朋友,有天送我一个小小的石磨吊饰,其质感颇为重手,硬度也足以在铁皮或木料上刻出刮痕,与真的石制品不相上下。问他怎么做的?他笑说,是去花莲的石材工厂,整包整包的收取磨制石材或玉石制品掉下来的“石粉”,即俗称的“边脚料”,回来再混合胶水或Poly(保力胶),灌进塑胶模里,便成了文创商品。

乌克兰的无人机满天飞,一个月约需消耗1万架,如果架架都用上好的航空碳纤复合材料,那得花多少钱?照网上影片显示,很多自杀无人机的骨架根本是铝管或铁管,而且锈迹斑斑,很可能是各种金属废材熔制的。伊朗大量输出的见证者-136无人机,动力来源是摩托车引擎。哈马斯真主党以色列大量发射的火箭弹,外壳是中国制的水管。中东城镇战中常见的土制迫击炮,弹头是中国生产的5公斤煤气罐。战场上所用的装备,包括碉堡、车辆、护盾、弹药、无人机…,很多都是消耗品,不需要精品。精钢制的炮弹与废铁重铸的炮弹,一样打得死人,一样炸完就没了。超硬度钢筋混凝土造的碉堡,与废轮胎填泥巴插钢板所围起来的防御工事,一样要挨炮弹,后者搞不好还有弹性,异材质对穿甲弹更有偏转效果。讲过很多次美军用的Hesco防爆沙墙,可以快速搭建起防御工事,那就是水工在用的“沙肠”变种,台湾厂商早有在做,国军为什么还是非要用大量人力去装沙包呢?

伊朗大量输出的见证者-136无人机,动力来源是摩托车引擎。(图片摘自X平台@War Monitor)

所以,当国防部成立了DIU(国防创新单位),主要任务不一定是与美军对接,或是朝高科技研发前进,而是重新定义未来战场需求,寻找不起眼的,便宜又大碗的解决方案,而且本土传产就可以做的产品。举例来说,弹簧刀之类的游荡弹药是未来趋势,但速度太慢,威力太小,撞击力不够,反装甲级弹药又太贵,那为什么不做喷射引擎的游荡弹药?航模等级的喷射引擎,屏东就有厂商在做,一枚不到10万台票。陆军为何非要3个人力扛50机枪?为什么不能改装农用的无人载重车,载重可达1吨,还可遥控跟车。机枪还可加装护盾,连MK-19,40枪榴弹都可装上去,大部分地面皆可通行,还可直接开入阵地。滩岸守备旅需要的就是防护、火力、与充足弹药,这类装备不是刚好填上需求?

换言之,当军方认真定义好战场需求或作业需求,接下来是可以广泛地向民间,向民营厂商寻求各种解方的。但我们的政府单位向来偏爱高大上,要嘛向学者专家发专案研究,要嘛向中科院或军火商提出需求,从来不屑于寻求简单有效的解方。请问,那个学者专家或军火厂商,会提出摩托车引擎造无人机,或农用无人载重车架机枪这种解方?各种废料或报废军品,多半销毁,为什么不能熔掉重铸,成为其他军品再利用?想深一点,当我们发展出此种军品再生的产业链后,战时消耗便不再是纯粹消耗,而是一种可以愈打愈强的再生机制,这对于战时可能被封锁的台湾而言,是一种很好的韧性维持机制。

总结而言,国防军备不应纯粹依赖高科技或名牌货,很多边脚料或随手可得的商用、农用器械,有时提供了便宜又大碗的选项。但这些物件需要改装,需要大量的测试研发,更重要的,是明确化其使用场景,即“作业需求”,如此才能生出合于战场环境,深受士兵喜爱的装备。对,不是长官喜爱,而是士兵喜爱,这种“使用者导向”,即时改进应对,才是一支能战之军应有的特质。

责任编辑: 李安达  来源:上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ab9pombwqa.cloudfrontnetd.store/2024/1022/2119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