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一言不合就开始“吱哇大哭”,是许多家长的噩梦,不分场合,不讲道理,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是在焦躁和不耐烦的情绪中不断上头,直接一顿训斥震慑住孩子?
还是一忍再忍,等待孩子自己平静下来?
大部分父母会在这二者之间徘徊,明星爱豆要做表情管理、身材管理,而对家长们来说,养娃过程中的情绪管理,才是重中之重!
《儿童情绪心理学》一书表示:“孩子的情绪和大人不一样,他们的情绪表达往往直接。”
而面对孩子的坏情绪,作为大人,我们总是急于摆脱,希望能够快速制止他们,毕竟,一个嚎啕大哭的孩子,很容易引起不满:
在公共场所,人们会忿忿不平小声议论;
在家,持续不断,直冲颅顶的哭声会让人心情烦躁,瞬间被无奈和不耐烦包围。
面对发脾气的孩子,家长们可以怎么做?
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比逼孩子顺从更重要
在孩子360°环绕式立体声的哭喊中,忍无可忍的家长们经常会选择简单粗暴地用威胁压制的方式解决,虽然孩子暂时止住了哭闹,但却并没有根本性地解决问题,反而对孩子产生了不好的影响: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理智脑比情绪脑发育落后。
如果孩子在控制情绪方面发育迟缓,没办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就将更慢地进入理智脑的发育。
孩子产生独立意识最初的两个阶段,一个是刚刚开始认识世界的2-5岁幼年阶段,另一个是10-19岁的青春期阶段。
当他们产生了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但又无法实现时,就会表现为心理上的挫败感,这也将造成孩子更容易产生情绪波动,向他人发脾气。
作为家长,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是帮助他们成长的第一步。
比起朝他大吼“别哭了!”、“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吗?”、“你能不能听话点!”,耐心地告诉他“我知道你很难过”、“如果换做是我也会很生气”,会让孩子更容易放松下来。
不要让哭闹,成为孩子的武器
孩子在公共场所哭闹对家长来说堪比社死现场,每当熟悉的哭闹声又响起,来自周围人的目光都会让人格外窘迫。
为了让孩子迅速停止哭喊,让他玩手机,给他买玩具,翻出包里的棒棒糖,成了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止住了孩子一时的哭泣,却在无形中传递给孩子“只要哭,爸爸妈妈就会满足我的愿望”的观念,长此以往,一旦孩子认定了这个道理,再多苦口婆心的教诲都将变成徒劳。
冷静下来,不被孩子的情绪牵着走,是每位家长都应该学会的技能。
教会孩子调节情绪
产生情绪波动是一种本能反应,而运用正确恰当的方式缓解不良情绪,是一种能力。
首先,要让孩子把发脾气的原因说出来,帮助他们进一步消化情绪,家长们可以引导孩子反思,采用无理取闹的方式发泄情绪,是否能够解决问题。
当需要排解时,打球、听歌、吃零食……在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前提下,有很多宣泄情绪的方式,都能够帮助孩子从负面情绪中抽离出来,家长们需要做的,就是陪他们一起,正视情绪起伏,逐渐学会调节和克制。
蔡康永说:“情商高并非指不发脾气,而是要合理地发脾气,让自己的情绪可以顺畅地表达,舒服地做自己,才能让自己和世界都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