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的生死恋中国历史真相|史海钩沉☀阿.:.新闻网
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孟小冬的生死恋
作者:

孟小冬杜月笙

1、

1950年,同居几年以后,年过不惑的孟小冬和缠绵病榻的杜月笙终于结婚了。他们在香港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杜月笙时年62岁,孟小冬43岁。

除了杜家人,那天参加婚礼的人不多,大家一起吃了顿饭,拍了几张照片。孟小冬很高兴,露出了久违的微笑,久病的杜月笙也有了精神,一直带病陪客,很认真地叫儿女们给孟小冬磕头,唤她一声妈咪。

杜月笙是民国的传奇人物,他父母早亡,14岁便来到上海滩,在十六铺鸿元盛水果行当学徒。他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又善于察言观色,于是获得了进入黄金荣公馆工作的机会,受到黄金荣的赏识和提拔。1925年7月,杜月笙敢为人先,成立了“三鑫公司”,垄断了法租界鸦片的提运,后来又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了中华共进会,一度担任了上海法租界最高行政当局公董局的华董,登上了华人在法租界的最高位置。1929年,他创办了中汇银行,涉足上海金融业,成为上海滩大名鼎鼎、掷地有声的青帮老大。

但是杜月笙的风光没有一直维持下去。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上海的局势急速变化,让人措手不及。49年解放军占领上海,杜月笙知道,上海已经没了他的立足之地,于是拖家带口去了香港。

初到香港,杜月笙有意全家迁法定居。一天,杜月笙在房里屈指细算,自己全家和追随他的顾嘉棠、万墨林两家,一共需要办27张护照。当着房中众人,孟小冬淡淡地说了一句:“我跟着去,是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一语既出,环室肃然。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杜月笙当众宣布:他要尽快与孟小冬成婚。

这个迟来的结婚仪式,向世人宣告:孟小冬终于有了名正言顺的归宿。

2、

孟小冬生在梨园世家,祖父艺名孟七,出身徽班,生子六个,排行老五的孟鸿群是孟小冬的父亲。孟家人的才华都挥洒在梨园,孟小冬的父亲、伯、叔都是京剧演员,或工文武老生,或工丑角。

从小对戏曲的耳濡目染,使孟小冬别无选择地走上了京剧之路。她九岁跟姑父仇月祥学老生戏,12岁在无锡首次登台,14岁在上海乾坤大剧场与明星大腕同台演出,名动上海,被赞“扮相俊秀,嗓音宽亮,不带雌音,有大角风范。”

那个年代,北京是所有京剧演员憧憬的圣地。1925年,18岁的孟小冬为了谋求艺术上更好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天地,毅然北上深造。

在北京,孟小冬向陈秀华、陈彦衡等人学习钻研谭派艺术。她不仅跟着师父学,每每有机会看名角儿演出,也要争坐前排,细心观察,学身段,看脸色,学咬字,学唱腔,一点也不含糊,还向研究名角儿唱腔的人特别请教。

孟小冬很快便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她觉得余派(新谭派)的唱腔藏险妙于平淡,尤为喜欢,因此下决心要得到余派名师的教导。

时为余派代表的余叔岩也对孟小冬颇为欣赏,他认为孟小冬悟性极佳,且肯下苦功。余叔岩说:“目前内外行中,接近我的戏路,且堪造就的,只有孟小冬一人!”于是孟小冬得以成为余叔岩的关门弟子,也是唯一的女弟子。

十八岁之后,孟小冬去掉了之前有些杂乱的戏路子,专演老生戏。北京三庆园、城南游艺园、新明大戏院,都有她的演出,都是唱大轴头牌。她的绝世唱腔,她的真性情与好容颜,确立了她在老生界凌驾于他人之上的地位,风华绝代,人称“冬皇”。

3、

1920年代,最红的旦角是有“伶王”之称的梅兰芳,男扮女装;最红的生角是有“冬皇”之称的孟小冬,女扮男装。

梅兰芳也是少年成名,8岁学戏,拜吴菱仙为师演青衣,10岁就登台亮相,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全能,他的唱腔婉转,细腻动人,自成门派。

在一次堂会戏上,孟小冬与梅兰芳合演《四郎探母》,大为成功。此后,梅兰芳每唱堂会演出《四郎探母》,总邀孟小冬合作。二人配合默契,惺惺相惜,天长日久,不免渐生恋情。

1926年下半年,北平政要王克敏庆祝五十大寿,有好事者提出,让梅兰芳与孟小冬合演《游龙戏凤》。一个是须生之皇,一个是旦角之王,王皇同场,珠联璧合,男女角色颠鸾倒凤,演出肯定精彩而又罗曼蒂克。

当日演出,果然大放异彩。舞台上,孟小冬饰演皇帝,拖着长长的髯口,梅兰芳则是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女。如此错位扮相,又是顶级演技,真是别具一番情调。

演出结束,观众意犹未尽,一些梅兰芳的铁杆粉丝更是别出心裁,要为这一对“舞台情侣”促成一段现实婚姻。其实梅、孟二人,原本已经心有灵犀,只是有些障碍需要扫除而已。

此前,梅兰芳已有两位太太,王明华和福芝芳。孟小冬自是不愿意做小,父母也不愿意女儿没名没分。梅兰芳得知后,请中间人传话说,自己早年过继给了伯父,就相当于有两个户口,可以兼祧两房。王明华已是重病缠身,恐怕不久于人世,彼时实际上只有福芝芳一位太太,孟小冬过门也是要做太太的。

总之,一个要娶,一个愿嫁,事情就定下来了。婚后,两人在外别置庭院,甜蜜相处。梅兰芳不想让孟小冬外出唱戏,怕别人笑话他养不起老婆,孟小冬也就依着他,减少了演出,在家陪着梅兰芳。

孟小冬生活悠游自在,在外人看来是快乐至极。过了一阵子,孟小冬渐感日子过于空虚。师父仇月祥曾经告诫过她:梅兰芳不可能允许自己的女人登台,嫁给他,可能会让孟小冬结束自己的舞台生命。师傅一语成谶,此时的孟小冬,就像一只关在笼里的金丝雀,而梅兰芳却照样唱戏,活动不断。孟小冬感到窒息,向梅兰芳提出想恢复正常唱戏,却遭到梅兰芳断然拒绝。

两人的好日子持续了九个月,感情就出现了拐点。北京城防司令的儿子王惟琛,对孟小冬很执迷,如痴如狂。得知孟小冬嫁人之后,不满梅兰芳金屋藏娇,一日携枪径直步入梅宅客厅,想要找他的麻烦。梅兰芳此时正好不在客厅,王惟琛怒气冲天,见到沙发上坐着的客人,即拔枪威胁。梅兰芳听见朋友在客厅求救,赶忙报警。不久,军警抵达梅宅,劝解中,王惟琛惊慌失措,错杀了客人张汉举。

福芝芳借机大闹,说孟小冬是祸患。梅兰芳生性胆小,他不知道孟小冬还有多少这样痴狂的戏迷,今后还会做出多少骇人的事情,为了自保,他一度避居上海,与孟小冬的关系由此转淡。

1931年夏天,梅兰芳的大伯母去世,孟小冬身着素服去梅宅祭拜,也想趁着这个机会,和梅家的人见见面。她刚到门口,就被二太太福芝芳拦住了,说她没有资格,不让进去。梅兰芳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既然人都来了,就让她进去磕个头吧。福芝芳以腹中孩子要挟,就是不让孟小冬进门,梅兰芳只好对孟小冬说:你还是回去吧。

孟小冬嫁给梅兰芳好几年了,一直不曾去过梅宅,就连奔丧这样的大事,梅兰芳也不能为她挺身相护。孟小冬深感寒心,痛感自己痴爱一场,终究仍是没名没分。

既然不让进梅门,从此萧郎是路人。孟小冬决绝离去,走前留下狠话:“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后来天津一家报纸刊登了一篇连载小说,影射梅兰芳和孟小冬的关系,对孟小冬颇有微词,说孟小冬有敲诈之嫌。孟小冬做出回应,在天津的《大公报》连续三天刊登《紧要启事》:

“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不意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4、

就在北方梅、孟二人因离异纷扰之时,南方的杜月笙却在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

1919年,31岁的杜月笙初见12岁的孟小冬时,他在台下听戏,孟小冬在台上唱戏。孟小冬唱得渐入佳境,杜月笙也听得津津有味。那时候,杜月笙只是一个为孟小冬捧场的戏迷而已。

渐渐地,杜月笙成了孟小冬的铁粉。孟小冬活跃在舞台的时候,杜月笙几乎场场都要去给孟小冬捧场,经常送鲜花送礼物表达自己的情意。

这个“一跺脚,上海都要颤三颤”的杜月笙,看起来生硬粗糙,却把孟小冬视作一朵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后来,孟小冬与梅兰芳情好日密,喜结连理。杜月笙也娶了孟小冬的好姐妹姚玉兰,一腔喜欢这才渐渐搁下。

等到孟小冬和梅兰芳感情出现了危机,杜月笙才有了保护孟小冬的想法。孟小冬原要和梅兰芳打离婚官司,后经杜月笙出面斡旋,打电话给梅兰芳,让他拿出个三五万作为离婚赔偿,梅兰芳咬着牙答应给4万。梅兰芳一时拿不出这笔钱来,杜月笙二话没说就自己先偷偷垫上。

1934年,时隔七年之后,孟小冬复出。首场演出安排在西长安街新新戏院。此时,她经过潜心学习,已掌握余派精髓,在舞台上为观众呈现出一个演技更加成熟的孟小冬,一个面貌一新的冬皇。

历经时光的打磨,她已经超越了梅兰芳两位梨园出身的夫人。她依然光彩照人,吸引着众多粉丝,杜月笙就是其中之一,与别人一样,对孟小冬的复出心驰神往。

1936年,孟小冬应杜月笙的邀请,为黄金大戏院揭幕剪彩,持续演出了20天。杜月笙爱她,懂她。孟小冬想师从余叔岩,杜月笙就从中帮忙撮合;孟小冬生病,他就千里寻来名医;孟小冬孤独无助,乱世中他几度帮她避难香港。

四姨太姚玉兰是孟小冬的闺蜜,也是个聪明的女人。她看出杜月笙的心思后,便极力撮合两人。1946年,姚玉兰再次邀请孟小冬来上海。杜月笙一如既往,对孟小冬嘘寒问暖,关心照料。

一日,杜月笙终于对孟小冬袒露心迹,他说:“自打第一次见到你,我就喜欢你,还发过誓,这一辈子一定要保护好你。”

面对爱了自己几十年男人,孟小冬死水般的心泛起了阵阵涟漪。她孤傲多年,太需要温暖了,而眼下这温暖就近在咫尺,且又是那样的一往情深,诚心诚意。

有情人终成眷属,杜月笙终于等来了爱情的瓜熟蒂落。他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更加小心翼翼地呵护她,欣赏她,他乐意为孟小冬搭台唱戏,让她继续在舞台光彩夺目。

1947年,杜月笙六十大寿。上海中国大戏院组织了10天的堂会,邀请到了全国上下的大戏名角,梅兰芳和孟小冬都参加了演出。原计划五天的戏,后延长到10天,盛况空前,票价更是被炒到每张1000元。即便如此,剧场两侧也还是挤满了人,以至马连良要看戏,都只能在过道加椅子。各界人士赠送的花篮排了1里路长,全部花篮折款竟达旧币12亿之多。戏迷们追捧不断,场场爆满,孟小冬的风头盖过了伶界大王梅兰芳。她做到了当初撂下的狠话:“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不会比你差。”

5、

1950年,62岁的杜月笙穿着长马褂,将心爱的女人孟小冬娶进了杜家的门,这一年,孟小冬43岁。前几位夫人跟着他享尽了荣华富贵,到了和孟小冬结婚,他却成了年老体弱的药罐子,孟小冬担起了贤妻良母的角色,成天照顾他,陪伴他,为他端茶送水。

杜月笙心里愧疚,对孟小冬更是礼敬有加,忍受着自己病痛,和她轻声细气地说话,聚精会神地交谈,跟着自己的儿女亲热地喊她“妈咪”。“妈咪”想买什么,要吃什么,只要孟小冬略一透露,他便忙不迭地命人快办,在外人看来,几乎就是杜月笙反过来照顾孟小冬了。

与孟小冬在一起,杜月笙才真正懂了爱。他对自己的律师说:“我活了六十多年,对于男女之间的事体,向来只知道一个欢喜,根本不懂什么叫爱。现在我说出来,你不要笑话我,直到抗战胜利的这几年,我才懂得爱和欢喜之间,距离大着哩。”喜欢和爱的差别,杜月笙到了六十岁,才在同孟小冬的交流中弄懂了。

1951年8月,杜月笙结婚刚满一年,虽有孟小冬朝日陪伴,细心侍奉,但杜月笙灯残油尽,生命之旅已经走到了尽头。

8月4日,杜月笙早晨醒来后,竟破天荒地没有气喘,孟小冬以为丈夫病情好转,正高兴时,杜月笙却召来陆京士等人说:“趁此刻我精神好,我要和你们谈谈怎么办我的后事了。”

杜月笙从容不迫地交代说:“我只有一笔铜钱,留给家属作生活费用,这笔钱我是托宋子良先生保管的,数目是十万美金。因为宋子良先生代我用这笔钱买了股票,多少赚得一点,大概有11万美金。”一听此话,在场的人无不愕然,谁也没有想到,一辈子在金山银海里挥金如土的杜月笙,竟然只有11万美金!

孟小冬哆嗦着嘴唇坐在一旁,听自己心爱的人交代后事,心情异常沉痛。杜月笙把十一万分成了多份,孟小冬分得两万美金。

之前,杜月笙销毁了历年来别人写给他的所有借据,他对儿孙们说:“我不希望我死后你们到处要债。”

8月10日,杜月笙突然清醒,在枕头下摸出一个手巾包,交给身旁的陆京士说:“这里有7000美金,你替我分一分,妈咪最苦,给她3000。其他的分给三楼。”对孟小冬,他心里是满满的不舍和怜惜,一直叮嘱儿子和女儿,一定要替他好好照顾孟小冬。

8月18日下午4时50分,真正懂得孟小冬、爱惜孟小冬的杜月笙,终于走完了他漫长而艰苦的人生。

杜月笙去世后,每位妻子都留下一件杜月笙生前的物件,作为纪念。孟小冬选定的是一条黄金钥匙链,杜月笙平日衣着简朴,身无长物,而这条黄金钥匙链,他却一直带在身上。

孟小冬留在香港,再也没有唱戏,只是教授学生。闲暇之余,她总要掏出那条钥匙链,温存一下自己曾经深爱的男人。

1956年5月,梅兰芳率中国京剧代表团访日,路过香港。期间,他应周总理的要求,见了孟小冬一面,想要说服孟小冬返回内地。孟小冬丝毫不为所动,最终梅兰芳只带走了她的琴师。

1967年,孟小冬迁到台北定居。她闭门静养,时有亲友陪伴,日子由绚烂归于平淡。

1977年5月27日,孟小冬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经抢救无效去世,终年71岁。弥留之际,她手里始终握着那条杜月笙的黄金钥匙链。

2021年02月28日

.:.网责任编辑:吴量

来源:青衣仙子的一维空间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