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红透中国,转瞬厄运降临:父母惨死儿子早逝 * 阿.:.新闻网
新闻 > 人物 > 正文
一部电影红透中国,转瞬厄运降临:父母惨死儿子早逝
这部电影虽然当时给他带来了众多的奖项和无尽的荣誉紧接着,然而,好景不常,毁灭性的灾难接踵而来。有人统计过在“文革”中,导演谢晋遭受大批判达200多次,可称为“大批判之最”。

谢晋痛苦万分,很长一段时间都把自己关在房里不见人。

从此,谢晋把失去阿三的痛苦转化为无尽的爱,更多地寄托到阿四身上。

小儿子阿四痴呆并患有癫痫病,经常发作,生活难以自理,谢晋就经常为他洗脸、刮胡子。

为了给儿子理发,谢晋还专门向人学习理发技术。

谢晋常和阿四踢足球,让阿四乐不可支。

为了给阿四增加营养,谢晋专门置了一具石磨,和阿四一起做豆浆,阿四推石磨,父子头靠头,手把手,形影不离的一幕温馨而感人。

谢晋说:“我爱自己的儿子,不管这个儿子智力如何。”

他希望智障孩子也能得到世界的理解与爱。

所以他拍摄了一部名为《启明星》的电影,是第一部反映智障儿童生活,并由智障儿童担任主要演员的影片,引起全国轰动。

4

80年代,谢晋全身心投入到电影中。

他将自己在逆境中的经历和思考都放入了电影创作中,引发了当时全国观众的共鸣。

凭借《天云山传奇》和《高山下的花环》,谢晋连续两次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百花奖的“最佳导演奖”。

后来《舞台姐妹》重见天日后,当它被送往英国伦敦参加国际电影节的时候。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主席金·艾伦就是通过影片《舞台姐妹》真正认识谢晋的。

他认为谢晋是一位有个性、有独特见解的艺术家。

1987年,他与罗伯特·怀斯共同邀请谢晋为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会员。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芙蓉镇》想要改编成电影,但是试过好几个制片厂都改编不好。

陈荒煤对作者古华说:“要想将这个故事的时代感、人情味与电影感完全融合,只有谢晋能做到。”

就这样,谢晋接下了这个硬骨头。

可是找谁来操刀改编呢?

谢晋找来写出《棋王》的阿城,阿城的父亲是著名的评论家钟惦棐,与谢晋亦师亦友,交情深厚。

谢晋却又为挑选演员发起了愁:谢晋很早就选中了刚出茅庐的姜文来饰演男主角,可女主角的人选迟迟无法确定。

就连当时已经凭借《火烧圆明园》等片红遍了大江南北的刘晓庆也不能让他完全满意。

谢晋觉得,光彩照人的大明星刘晓庆与勤劳淳朴的小镇女子胡玉音有一些距离,但刘晓庆的坚持却让他看到了两者相同的韧性。

“刘晓庆给我写了四封信、电报,我是非常赞赏演员这种对角色的这种强烈愿望,相信我一定能行,这个其实很重要的。”

影片中有一段秦书田与胡玉音在黑暗中跳起华尔兹的情节,这是那个时代的民众在苦难中隐忍、不放弃生活希望的心灵展现。

也是谢晋在逆境中仍对电影饱含热情的内心映射。

《芙蓉镇》上映之后,几乎包揽了当年金鸡奖的所有奖项,还获得了四项国际大奖。

男主角姜文更是一炮而红,本就是大明星的刘晓庆更是凭借这部影片拿下了她从影以来的第一个影后。

至今依旧高居豆瓣9.1分。

人们说,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谢晋的高度就是中国电影的高度。

当时一张电影票的价格为2毛钱,谢晋的电影票房惊人地达到了1.2亿元,是众人心中真正的大片。

谢晋的电影始终关注底层百姓的苦难与执着,他用小人物映照大历史。

他始终关心弱势群体,从底层百姓到智障儿童再到汶川地震,他一直以人道主义情怀关心人们。

5

谢晋的好朋友李翰祥,在片场心脏病发,不幸逝世。别人都很悲伤,他却很羡慕,“我也要像他那样,要死就死在片场,不要死在病床上”。

他是将生命的意义看的比生命本身更重要啊,舍生取义勇士也。

姜文曾说,没有谢晋就没有他做导演的勇气。

在谢晋的几个子女当中,唯有长子谢衍不仅天资聪颖,而且温文尔雅。

1983年,谢衍赴美国学习电影,就读于纽约大学电影系。

阿三去世不久后,谢衍回到了国内,开始筹拍他的第一部电影,也是周迅的初登银幕之作《女儿红》。

在拍摄《女儿红》的时候,谢衍常常请教父亲关于电影上的问题,片场常常能看到父子相扶相持的身影。

此后谢衍又选择将白先勇的《花桥荣记》改编成电影。

《花桥荣记》实际上最早是谢晋看中的,只不过当时不具备拍这个电影的条件,1987年的谢晋留下了遗憾。

十年之后,1997年,谢衍给他完成了。

6

谢晋万万没有想到,他家后代唯一的正常人,他的大儿子谢衍,竟先他而去。

2006年,在得知自己患不治之症后,谢衍完成《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在美国的巡演。

不漏声色地变卖了美国的家产,回到上海,长年留在了父亲的身边。

谢衍太知道父母亲的生活重压,一直瞒着自己的病情,不让老人家知道。

他把一切事情都料理得一清二楚,然后穿上一套干净的衣服,去了医院,再也没有出来。

他恳求周围的人,千万不要让爸爸妈妈到医院来,他不想让爸爸妈妈伤心。

他一直念叨着:“不要来,千万不要来,不要让他们来……”

直至他去世前一星期,周围人说,现在一定要让你爸爸妈妈来了。

谢晋一直以为儿子是一般的病住院,完全不知道事情已经那么严重。

眼前病床上,他的儿子已经不成样子。

他像一尊突然被风干了的雕像,凝固在病床前。

谢衍吃力地对他说:“爸爸,我给您添麻烦了!”

谢晋颤声地说:“我们治疗,孩子,不要紧,我们治疗……”

已经59岁大人了,却每天在父母来前不断问:“爸爸怎么还不来?妈妈怎么还不来?”

那天,他实在太痛了,要求打吗啡,医生犹豫着,幸好有慈济功德会的义工来唱佛曲,他平静了。

谢晋和夫人那夜几乎陪了通宵。

工作人员怕这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撑不住,力劝他们暂时回家休息。

但是,他们的车还没有到家,谢衍就去世了。

在心情极度悲痛下,谢晋仍赴杭州拍片。

在杭州与刚刚丧子的朋友叶明见面后,两人抱住嚎啕大哭。

纵然身逢不幸,但谢晋始终是人道主义者,他说:“无论时代发展到什么时候,对人的爱,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2008年10月17日,母校春晖中学建校100周年。

为此,谢晋受邀回到上虞老家,参加校方庆典。

临出门,他和妻子说:我隔天就回。

不料此去竟成永别,距离谢衍离世仅56天。

一生清贫的他,死后的积蓄也只是够办一场葬礼。

一直对他心存感恩的刘晓庆知道谢家清贫,来参加葬礼时就备好一包礼金,并表明以后谢家的全部支出都由自己一人承担。

谢晋的死讯震惊影坛,也牵动了数万观众的心,他们自发从全国各地赶到上海龙华殡仪馆,追思这位中国电影教父。

谢晋去世,万人相送。

他用胶片记录了时代,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句话是他一生坚守的。

就在他去世前,他还为汶川地震筹划公益片。

余秋雨为谢晋题碑文:

辨善恶于大地,投思索于历史,追人性于水火,问正义于困顿。

谢晋虽走,可他将骨气与爱留下了。

责任编辑: 李韵  来源:一日一度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ab9pombwqa.cloudfrontnetd.store/2021/1019/1661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