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不过去的坎 九成中国汽车芯片靠进口 * 阿.:.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迈不过去的坎 九成中国汽车芯片靠进口
2023年中国汽车产量超过3000万辆,但汽车芯片却极度依赖进口。多个消息源的数据表明,汽车芯片超过90%依靠进口。原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中国电动汽车“缺芯少魂”,企业“只会叫唤”。此外,国内专家表示,国产汽车芯片存在“伪空包”现象。 鉴于中国芯片产业普遍存在的“卡脖子”问题,以及汽车芯片自身的特点,有分析指出,“缺芯”是未来中国汽车业很难迈过的一道坎。

2023年中国汽车产量超过3000万辆,但汽车芯片却极度依赖进口。多个消息源的数据表明,汽车芯片超过90%依靠进口。原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中国电动汽车“缺芯少魂”,企业“只会叫唤”。此外,国内专家表示,国产汽车芯片存在“伪空包”现象。

鉴于中国芯片产业普遍存在的“卡脖子”问题,以及汽车芯片自身的特点,有分析指出,“缺芯”是未来中国汽车业很难迈过的一道坎。

芯片是中国汽车业的短板和软肋

工信部电子五所元器件与材料研究院副院长罗道军说,“(中国)车规级芯片目前自给的占比不到10%,是结构性的短缺。”这是他在今年7月的中国汽车论坛上公开讲的。

工信部原部长、中国汽车业界权威人士苗圩则说,芯片是中国汽车业的短板和弱项。

他2022年3月在第八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说,“车规级芯片和操作系统都是我们的短板弱项,存在缺芯少魂的情况”,“国内的汽车厂商并没有真正采取行动,只会在那叫唤。”

车规级芯片(Automotive Grade Chip)是指相较于消费级、工业级芯片,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稳定性特点,要求零缺陷且可长期供货(一般10~15年供货周期),并且要达到全球汽车界AEC(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uncil,汽车电子委员会)规范要求的芯片。业界通常所说的汽车芯片就是车规级芯片,但中国电动汽车也有用消费级芯片的例子。

中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2023年提供的数据则更为具体。

中国汽车芯片对外依存度高达95%,其中计算和控制类芯片为99%,功率和存储芯片为92%。

罗道军:中国车规级芯片存在“伪空包”问题

尽管国产汽车芯片占有国内汽车市场不到10%的份额,但业内专家披露的内幕表明,国产汽车芯片存在弄虚作假问题,性能指标距离国外产品差距很大。

罗道军在今年7月份举行的“2024中国汽车论坛”上提到了国产车规级芯片和国外的差距,以及国产芯片的“伪空包”现象。

他说,“‘伪’就是假的,表面打个标签或者是标签磨掉,然后芯片国外弄完回来包装一下,包装国产化。‘空’就是没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权都是别人的。”

罗道军所在的工信部电子五所元器件与材料研究院,同时也是“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该所拥有国家级汽车电子测试中心,国家集成电路测试中心,以及国际电工委员会的中国代表机构。是车规级芯片领域权威机构。

罗道军指出,从工作数据积累来看,国产车规级芯片质量一致性、工艺稳定性、工艺适应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和国外几十年积累的汽车芯片公司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他说,“不好用因为固有风险大、多,存在批次性的风险,用不好是应用的支撑数据少,应用履历少,不敢用是不知道风险在哪里。”

“我们有到2022年近十年的国产芯片测试数据,包括GPU,CPU各种类型的芯片都在我们那里测,实际上合格率不是特别高。”

中国汽车芯片厂商在全球市场市占率相当低

根据咨询公司Semiconductor Intelligence今年7月的数据,2023年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为670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12%,前12家企业市占率77%,包括瑞萨、恩智浦、英飞凌、德州仪器、微芯、意法半导体等,但无一中国厂商。这意味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其它厂商,合计市占率仅为23%。

粤芯半导体战略产品与市场副总裁赵斌认为,中国电动汽车最大的问题是,Tier2部分被国外公司垄断。

他2023年11月表示,“整个产业最大的一个痛点,就是车载半导体Tier2部分被国外公司垄断。Tier2前五名的国外公司,市占率为50%左右,前十名为70%。即便国内做的最好的功率半导体(厂商),还不到10%的占有率。”

在汽车行业中,供应链被划分为两个层级,即tier1和tier2。tier1是指直接为汽车制造商提供零部件的供应商,而tier2则是指为tier1提供零部件的供应商。

从智驾芯片2023年中国市场出货量看,前两名是特斯拉和英伟达,合计占比已超过70%。

盖世汽车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特斯拉的FSD芯片第一,出货量约120.8万颗,占比37%;英伟达的Orin-X芯片第二,出货量为109.5万颗,占比为33.5%;中国企业地平线的征程5芯片第三,出货量为20万颗,市占率6.1%。

硅基芯片及电路板示意图。(Shutterstock)

“缺芯”是中国汽车业很难迈过的一道坎

《新民周刊》2023年4月题为电车核心技术突破仍需“攻关”的文章指出,已经困扰中国汽车产业很久的“缺芯”问题,在未来仍是很难迈过去的一道坎儿。

在2023年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李兆麟指出,中国车规级芯片制造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

他说,中国在芯片设计必备工具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中文: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和IP核方面(Semiconduct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e,中文:知识产权核),对外依赖性太高。目前,95%的IP核被美国和欧洲企业掌控,96%的EDA相关知识产权由美国公司掌控。

EDA指电子设计自动化,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完成芯片的功能设计、综合、验证、物理设计等流程的设计方式。IP核将一些在数字电路中常用,但比较复杂的功能块设计成可修改参数的模块,能避免重复劳动,大大减轻工程师的负担。

车规级芯片决定中国未来汽车走向成本或超电池

国创中心主任、总经理原诚寅指出,“车规级芯片作为汽车产业核心关键零部件,决定着中国未来汽车市场的走向。”

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趋势下,汽车的架构集成度、功能复杂度不断提高,车规级芯片将向多功能集成、高算力及超低功耗方向发展,且使用数量也会随之增加。

按照业界统计,电动智能汽车的单车芯片数量已从燃油车的300~500颗增至1000多颗,预计L4级自动驾驶汽车单车使用量将超3000颗芯片。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ab9pombwqa.cloudfrontnetd.store/2024/1015/2115428.html